“村长,你快到这来看看!”刚走近南京理工大学的6号雪块,就听见他们这样叫着,随后就看见一个脚踏黑马丁靴、身穿军绿色羽绒服、头戴浅驼色毛绒雷锋帽的并不算强壮的背影撂下雪铲向声源走去。
不同于说明来意直接采访,笔者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观察。一月的哈尔滨,严寒正当时,东北风裹挟着点点簌簌的雪花直刺进骨头里,并不多见的阳光在雾霾的层层包围下分崩离析,只投下虚弱的光束。然而来自南方衣着单薄的他们却顾不得那么多,每个人都一刻不停地忙碌着,他们不多的对话都围绕着同一件事――抓紧时间,加快速度。
长3米,宽3米,高3.5米的雪块上已经出现一位少女的面容,她飘逸的长发被风撩起,飘在脑后,仔细看,她的头发里有许多精致的野花、小动物,好像这是她梦里的世界。丝丝缕缕的长发好似少女纷纷杂杂的思绪,在梦中肆意来去,翩翩起舞,柔美同时也让人感到勃勃生机。这就是他们的作品《梦之语》。
那个被叫做“村长”的背影一直在用平铲打磨“鼻子”,时不时身体向后倾斜看看效果。“村长,你这个鼻子太挺了!”“我决定横眉冷对千夫指,不改了。”“村长”边说手中还不停,看看效果,又打磨打磨。突然好像一脚踩空,整个人失去平衡直向后倒,幸亏反应快在爬架上站稳了有惊无险,真是为他捏了一把汗。
临近中午,队员们收工走进休息室。几块饼干,一杯红糖水,这就是今天的午餐了。一听说要采访,大家纷纷说应该去采访“村长”,当被问到读大几时,“村长”笑的直不起腰:“我是他们专业的老师。”“有次我们去一个村子里写生,他一个人管我们一百来个学生,我们就叫他‘村长’了,总之他带我们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。”一个男生插话,眼中满满的都是对“村长”的钦佩和爱。这位队里唯一一位来自北方的“村长”在说到参赛遇到的困难时笑谈“太多了”:工具、手法、技术方面频频遇阻,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经验,学生们都是第一次接触雪,“看到那么大的雪块都被吓傻了”。似乎并没有因为困难重重而泄气,“村长”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,说的风趣,笑的爽朗。“其实这些都还没关系”,“村长”继续说,“只是小孩儿们总在外面冻着累着,挺心疼的”字字句句无不流露着对学生们的疼惜,对刚才自己差点从雪块上摔下来只字不提。
一声声“村长”不仅是对他作为一位老师的肯定,还饱含学生们的拳拳爱意和师生之间亲如家人的牵连和羁绊,这无疑是灰暗冬日里最暖心的声音。相信这个亲密的团队会在“村长”的带领下,去到更多地方,去寻觅到更绚丽的彩虹。